-
唐克扬:何为“创新空间”?| 空间新语
这也是大多数著名建筑师的作品最“智性”的地方:与其说一个难忘的空间使你有什么具体的收获,不如说它们美丽而“动人”。这些作品中的创新不是因为难以久留的教堂或者纪念碑,相反你可以明确地在这些空间里做自己的事,例如一个美好的可以让你睡觉或学习的图书馆。 -
梁基永读《黄冈端砚》 | 从砚史整理看工艺史的迷思
从人性来揣测,不难知道,甚少涉足坑洞的文人,对于石头的优劣往往依赖工匠的嘴巴,这样文献与实物慢慢就脱节了。 -
顾农 | 与世无争的养生主义者嵇康之死:对鲁迅意见的一点修正
虽然嵇康是被司马昭杀掉的,但不能由此得出他反司马昭的结论,只能说他不拥护司马昭而已。这样的道理过去有许多人想不通,研究“竹林七贤”遂多误解。人们往往习惯于按现在的事理而非当时的逻辑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遂多隔膜之论。 -
古装探案剧,靠套路拿捏观众?
-
洁尘:她没有见过雪中的父亲 | 最深之水
有一年,平安夜,琳到伯格曼在斯德哥尔摩的公寓汇合,他们要一同去教堂做圣诞弥撒。然后,按照计划中的出门时间,父女俩来到了街上。漫天大雪。伯格曼穿了一件绿色的羊毛大衣,一顶绿色的羊毛帽。“……在此之前,我们从来都没有沿着这些街道走过,我也从来没有见过雪中的父亲。” -
杨苡 | 《雨花》一年
在《雨花》帮忙的那段时间,编稿子之余,我自己也写了些东西。拢共也就这几篇,只因《耳报大队长》发表在《人民文学》上,俨然就成“搞儿童文学”的了,找我约稿的不少。没想到,还没怎么兴奋起来,我就因此倒霉了。 -
单集耗资1300万,它为何越拍越烂?
-
专访汪民安:“前所未有地感到乏力”的哲学,现在还有用吗?
如果年轻人感受不到人文氛围,或者说,缺少人文熏陶,就会有一些东西——比如激情——在有些人身上慢慢失去。 今天的哲学前所未有地感到乏力,哲学没有能力提出一种宏阔的社会愿景和蓝图。 -
熟悉而陌生的邻居:李永晶谈日本的现代化之路
对于一个市场经济体而言,从长远来说最高效的方式正是日本政府采用的对策——这些对策往往呈现出保守、缓慢、局部、小计量、试错、充满争议等特征,但这些恰恰是维护真正的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 造成日本在一些新型领域落后的现象,如果从其内部来说,日本相对保守的观念,可能提供了一部分说明。 -
“弱国家传统”及其悖论:牛可谈美国的发展模式
后冷战时代,美国确实有逐渐去管制化,削弱国家作用的一面。但是美国之所以打赢冷战,恰恰是因为国家实现了扩张,极大地提高了国家的有效性,这才实现了冷战时期美国的经济增长,特别是科技力量、高等教育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