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的26岁教培老师,没等到婚礼

有经验的老师对接三四百名学生 ,组长在后台实时监控通话进度。“既当讲课教师,又当客服,还当销售。” “早上10点上到晚上10点半,这是人上的班?”工作第二年,虎子发QQ动态吐槽。他写下目标:“活过这个夏天。” “终于,我砰的一声炸了。人们用看疯子的眼神看着我:我是一个人,我不是鸟,也不是气球,我只是一个人。” 如今,在猿辅导官网上,还可以搜到虎子的名字。点进他负责的课程,只有一行灰色的字:老师正在努力备课中……

“仅退款”为何落幕?|说政经事

书写滇池百年家族:“留下长辈的故事,比留下骨灰更有意义”

“《长辈的故事》里呈现的,是占据社会资源的精英对云南的公共文化责任,而不是垄断资源后对个体利益的扩张。” “我哪里有资格提供答案,世界上很多事情也没有答案。”熊景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漂”不动的小镇青年:我选择上班进城下班返乡

这是一份只要我不说,同乡人大概率就不会打听得到的工作,它满足了我对于边界的需求,同时又不会让我回到“漂”的状态。

中日友好医院医生被举报出轨:医德问题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外科医生的基本素养,应当在进入手术室的那刻起将个人情绪排除出去,不受干扰地全神贯注于手术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尽全力救治患者。

“潜伏”13年的剧评人

在当代中国戏剧评论界,“匿名者”不乏其人,但坚持匿名书写剧评十余年者,目前所知仅有一位。2012年春,以《看话剧〈北京我爱你〉》为第一篇,用“北小京”(以下代指时均用TA)这个笔名写作的戏剧评论开始发表在同名微博上,几年后又同步发表于“北小京看话剧”个人公众号。TA写下近300篇戏剧评论。语言犀利、情绪外露,多年笔耕不辍,令其剧评越来越有辨识度和人气。 2025年春天,北小京在2012至2023年发布的共265篇剧评结集出版,书名就叫《北小京看话剧(全三册)》。新书发布会当天,当剧评人北小京以编剧孟丹峰的真身出现,一个在中国戏剧圈盘旋十几年的“悬案”尘埃落地。与此同时,围绕北小京的赞赏、争议乃至指责也在积聚。在好奇她为何匿名、又为何公开身份,称掂其剧评的分量时,更值得探究的是,缘何“北小京”成为现象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