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元、宇树获1.2亿元大单:谁是人形机器人的买家?
汽车总装产线正成为人形机器人早期落地的必争之地。 现在大部分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集中在科研院所、娱乐行业以及特种行业等。 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具身智能大模型,远没有语言大模型发展迅速,最大的障碍是缺乏各种动作数据的“投喂”。 -
片方与院线掰扯三十年,一张电影票该怎么分账?
一部一亿元投资的电影,制片方需要三亿元票房才能回本。 张艺谋导演的三部商业大片逐渐拉高了制片方的分账比例。 “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市场不能都指望以小博大,当时就预感到可能会出现‘片荒’。” -
黄仁勋:将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
-
康方生物董事长夏瑜:创新药企需要敏锐的眼光
做新药,永远都有不确定性,直到成功来到的那一刻。 2015年之前,申请一个新药进临床实验可能要两年,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这事儿,可能就没有康方了。 药企需要的是敏锐的眼光,能识别出哪个靶点有变成药品的潜力。 -
从报废车到摇钱树:起底豪车骗保百万黑色产业链
-
BD半年狂飙484亿美元:创新药豪赌十年,出海潮并非终点
“手里缺钱但有管线的中国创新药企,和手里有钱但缺管线的跨国药企,刚好对上了。” “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是驱动本轮创新药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港股18A机制,与科创板开板,成为一批中国创新药企业成长的新支点。 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次提出“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
三巨头外卖“冲单日”交锋背后:即时零售战白热化
这场集中促销,成为外卖大战演化至白热化阶段的标志之一。 “现在必须做三单,才能抵得上过去一单的利润。” 平台正通过高频场景争夺用户心智,向“日常应用”演化,目标从短期GMV转向长期用户黏性。 -
“一家像瑞士军刀,一家像手术刀”:中国版英伟达抢滩科创板
两家公司的募资用途几乎全部围绕新一代芯片研发展开。 中国90%的高端GPU依赖进口,若替代率从10%提至30%,将打开36亿美元市场空间。 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意味着未盈利但具备高成长性的科技创新企业再次有了上市机会。 -
新造车企业年中考:头部阵营格局生变,腰部洗牌加剧
-
耐克中国,一年少卖70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