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A,坐飞机的“天选之座”?
在重大空难面前,座位所能左右的生还概率微乎其微。 如果乘客真的希望提高生存率,陈建国认为最有效的方法仍是系好安全带。原因在于大多数严重空难中,飞机都是着陆后解体而非空中解体。如果机身在地面滑行过程中撞到障碍物停下,那么安全带可以保护乘客不飞出去。 -
上万亩水稻为何无水可种?
-
致命1分钟,印度航空AI171为何起飞即失速
-
北大教授、中国大气环境化学创始人唐孝炎院士逝世
-
01:36
可穿可戴可持续,直击上海碳博会
-
每年被咬伤超25万例,居民与毒蛇“短兵相接”
我国每年发生25万-28万例毒蛇咬伤,以50岁及以上人群为主,每年4-10月多发,7-9月是蛇咬伤高峰。 血清需低温保存且保质期仅2-3年,此外不同种类的毒蛇对应不同血清,如无法明确毒蛇种类,注射错误或多种血清同时注射,都可能引起患者过敏等严重后果。这也让许多医院不愿储备抗蛇毒血清。 “真正能防蛇咬的措施,是长裤高帮鞋组成的物理防御,以及不打扰野生动物的敬畏之心。” -
大梅沙海滩被指频繁出现油污,深圳海事局:已开展专项巡查
-
临汾剑指PM2.5达标,一场资源型城市的大考
不仅是临汾,汾渭平原、京津冀等多座城市都有高度的相似性——高资源消耗、高排放、地形困扰。这一区域的许多城市都是传统资源性城市,如今在空气质量管理中都面临经济结构偏重工业、空气污染排放基数大、工业转型难的挑战。 -
南周气候大会报道入选环境记协应对气候变化传播影响力案例
-
流浪狗领养文案火了,可心动,别冲动
犬类留检所比往常更热闹了,老赵反而希望热度下降,回归平淡,“不要脑门儿一热,就冲动领养了,要真正有爱心,关注流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