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冒发烧了,到底感染了啥?
2023年12月2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根据监测,目前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均由已知病原体引起,都有相应的成熟治疗手段。 这些已知的病原体,它们是谁?病毒、支原体和细菌,有啥区别? -
支原体肺炎是新冠的变异?张文宏等专家解读误区
-
一“码”就医,人均省43分钟:医保码如何更好用更智能?
腾讯健康测算的数据显示,以一个普通参保人来说,就诊前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预约挂号,结算时使用医保码完成线上医保支付,平均为每位就诊人节省了43分钟。 老年人就诊大部分有家属陪伴,通过医保亲情账户功能,陪伴的家属可以将老人的医保码绑定在自己的账户,方便为老人预约和支付费用。 医保码在方便的同时,如何确保医保基金安全,也给各方带来挑战。莆田警方曾侦破一起冒用医保码的案件:村民死亡后,其亲属冒用医保码就医报销,骗取医保基金。 -
“很多男生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部分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现象调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做好冬春季新冠等传染病防控
-
告别“三元时代”,饮料集体提价:“都有经营数据压力”
糖价和包装瓶原材料价格上涨是本次饮料涨价的原因,“是整个产业链传导的结果”。有饮料企业甚至表示,成本上升“已经达到了我司可承受的极限”。 “如果头部企业不涨价的话,基本上其他企业更难涨价,或者干脆不敢涨价。”历次饮料涨价显示,通常是原材料成本上涨1-2个季度后出现涨价,由龙头公司率先提价,其余竞品在3-6个月左右跟进。 软饮料消费者以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为主,这个群体总体对价格不敏感。“这些单价高一两块钱,甚至两三块钱以上的产品,年轻人其实照买不误,从理论上讲,市场有提价空间,这是最重要的。” -
臭虫重启“全球旅行”,人类如何甩掉“吸血鬼”?
臭虫并非突然暴发,而是一直存在于社会中,短期内在我国内地大范围流行的可能性不高,是否构成“危机”有待商榷。 在中国,热带臭虫普遍在长江以南分布,但温带臭虫在两广地区均有发生。随着气候变暖和北方暖气使用带来的室内环境变化,热带臭虫也可能出现在温带地区。 对于普通居民家庭,推荐使用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指的是运用热处理、无机粉剂、臭虫拦截装置等防治臭虫。 -
儿童医院人满为患,国家卫健委回应
-
心脑血管发病年轻化,看看这份防治“地图”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患者的调查中,发现首次发病的年龄有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粗粮吃得越来越少,油脂吃得越来越多”。 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将HPV疫苗接种纳入当地惠民政策,对于符合要求的国产HPV疫苗加快审评审批,提高HPV疫苗可及性,多种渠道保障适龄人群接种。 强化关口前移和完善急救体系也是新版心脑血管防治方案的重点之一。如加强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备,对配备的急救设备加强巡检,确保紧急时刻能取可用。 -
支原体肺炎不只小孩得,大人也要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