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周千起,甲流来袭:试剂热销,“神药”遭抢,疫苗断货
尽管自2020年3月开始,流感在中国呈“极低流行水平”,但对比来看,2023年春季流感比前三年同期更加“凶猛”。 随着甲流席卷多地,不论是电商平台,还是线下药店,很多人发现“集采明星”奥司他韦已成为新一届“钱包刺客”,甲流抗原检测试剂售价也已超新冠抗原10倍。 2020-2021年度和2021-2022年度,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3.16%和2.47%,其中免费接种政策群体接种率分别约为51.75%和38.32%,而世卫组织建议各国将老人等推荐疫苗接种人群的接种率目标设定为75%。为更好应对流感和新冠叠加流行风险,专家呼吁应尽量接种疫苗。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
3·15晚会丨曝光不可注射的美容针!妆字号美容针或致毁容
-
3·15晚会丨再次曝光:又见“香精大米”!“泰国香米”竟是香精勾兑而来?
-
3·15晚会丨药贩子的免费套路:免费的“评书机” 暗藏天价药骗局
-
甲流与新冠会叠加感染吗?
-
万例“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我们看到过痛苦,也见证过温情
我国能够真正做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的医生还很少。很多遗传咨询还是依靠第三方的基因检测实验室,那些实验人员不是医生,不完全懂临床。对于什么样的基因突变会引起什么临床症状,他们只对着资料抄,而不接触病人。 像试管、培养皿、纯水机这些医疗耗材,还有很多依赖进口。如果能够国产化,不会有这么高的成本。让辅助生殖进入医保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专家们好好衡量。我希望也可以有更多社会上的保险公司参与进来,不要光靠政府。 -
诺和诺德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创新是生物制药企业的“生命线”
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健康教育、筛查、诊断、治疗、长期管理、基层诊疗等多个环节,仍有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需要我们持续发力,推动糖尿病治疗理念不断更新,更关注并发症的控制。 诺和泰®是一款处方药,目前在中国已经获批的治疗领域只有2型糖尿病。我们强烈建议患者务必严格遵照医生处方用药,并通过正规授权渠道购药,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创新药的全球同步开发和同步上市,早已不是停留在“做还是不做”或者“试一试”的阶段。无论是跨国制药企业,还是新兴生物技术企业,都已经将同步研发上市作为创新发展的主流方向。 -
专访山东省药监局局长于涛:“药监和企业绝不是猫鼠关系”
对药品监管部门来讲,安全是1,其他都是0。有了1作保证,0越多越好。没有了前面的1,后面再多的0也只是0。我们药监部门就像无足鸟一样,必须永远保持在飞的状态,稍微打一个盹,就可能掉进万丈深渊、万劫不复。 监管部门和企业绝对不是猫鼠关系。我们对待企业的态度,要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关爱但绝不溺爱,犯了错肯定要批评教育,但打骂惩罚不是根本目的,目的是给他讲清道理,以更好更健康地成长成材。 对于群众急需的、等着救命的创新好药,我们就要打破常规、全程指导、靠上帮扶,促其尽快研发上市。早一天上市,群众就能早一天受益,少受一天的痛苦。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9日《南方周末》) -
RDPAC执行总裁康韦:“中国医药创新土壤还有很大待开垦空间”
“我相信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生物医药市场的庞大规模和创新药市场未被满足的巨大需求的优势不会变,仍是吸引跨国药企继续投资兴业的根本因素。” 目前,跨国药企愈发强烈地希望将中国纳入全球同步研发管线计划,推进中国和全球同步研发创新的药物,可以同步在中国获批上市。 不少药企女高管本身就是临床医生出身,她们谈到创新药在临床应用等情况时,始终都带着对患者天然的、深切的关怀,“创新药的患者可及”是大家共同的使命。 -
专题
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