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健康码重出江湖?相关部门有必要澄清以释众疑丨快评
有必要由权威的第三方对各地健康码系统的停用和数据销毁情况进行监督和核查,确保这些存储着海量用户敏感信息的数据都被彻底销毁,不会被泄露,或者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用于其他用途。 -
家长罢课拒纳“问题学生”:为何开除与送专门学校不是选项?丨快评
现行义务教育法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第27条)。在这样的约束条件之下,一个班级出现被诸多家长认为难以忍受的“问题孩子”,初期只能忍,实在忍不了,就通过罢课、上访与上网发公开信等方式硬杠,以期通过舆论压力让“问题孩子”转学;如果实在赶不走,有门路的家长会考虑给自己孩子转学。 -
出生3个月被拐,25年后找回:新技术助力“天下无拐”丨快评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比对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了。甚至可以不用孩子自己的照片,只用近亲属的照片就能比对。因为每个人都在警方的数据库里留存了身份证照片,用照片进行识别,大大提高了打拐比对的范围,也就更容易找到被拐卖的孩子。 -
五月天演唱会疑似假唱:应尊重观众要求“真唱”的权利丨快评
面对此次五月天疑似假唱的争议,业界有必要更为精准地给出“假唱”的定义,以更为细致的立法与执法规范营业性演出,同时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尊重那些出来质疑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海底捞服务员跳“科目三”引争议:从“特色服务人设”到事件营销丨快评
海底捞正是以不断迭代的特色服务,与消费者群体实现了双向筛选。近日热搜“女子9年花费近27万吃海底捞”就显示,比起那些“吐槽”甚至“报警”的顾客,海底捞更愿意筛选出“忠诚用户”,并借助一轮轮的特色服务与事件营销,强化这批顾客的忠诚度,服务好这个基本盘。海底捞打造自身异于其他餐饮品牌的人设,也是为了进一步制造更多的话题效应,达成事件营销的效果。 -
威慑“致使他人感染艾滋病”的违法犯罪行为,是阻断传播的有力之举丨快评
司法可以明确,如果当事人明知自己携带了艾滋病毒,不告知而与其他任何人发生性关系,就是恶意危害他人的行为。 -
深夜老人直播卖惨:不止是流量闹剧,应彻查有无灰黑产业链丨快评
类似“职业乞丐”骗局是对人的粗暴践踏,也是对公众同情心的无情消耗,更是涉嫌诈骗罪甚至是非法拘禁罪。往深了说,如果这种“深夜老人直播卖惨”也像“职业乞丐”一样成为一项挣钱营生的话,那么由此产生的负向激励,甚至可能会鼓励更为凶残的犯罪团伙作奸犯科。 -
贺州交警警棍砸倒电动车:不应让暴力执法伤害政府公信力丨快评
在马路上进行的不当拦截行为,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交通事故风险,受伤害的不仅可能是被拦截的违法者,也可能是交警,或者是第三人。 -
博士举报医院套取医保基金:控费与反控费是协同进化的游戏?丨快评
使用医保时保持一定的自付比例,无关于医保基金充裕与否,而关乎医保基金能否得到妥善使用。这样的安排,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提供了一种激励与联动机制,大家大概率会关切自己的钱没有被医院多收,进而顺带关注到医保基金有没有被医院滥用。 如果参保者生了大病需要住院,那大部分医疗费用由医保基金支付。虽然医保基金来自大家的缴费,但混成了一个大池子,“吃到嘴里才是自己的”,形式上又表现为第三方付费,并不需要患者自己掏钱,这对患者来说就有激励给自己上更多更好的检查、治疗手段。 -
上海独生女继承两亿遗产被诉离婚?婚姻不应成为财富再分配的工具丨快评
现行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第1062条),这是缺省原则;只有在“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时,才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第1063条)。 成文法上的如此规定,旨在扩大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让离婚时经济弱势一方有更多的财产可分。问题是,当婚姻变成财富再分配的工具,婚姻与财富都变得不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