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鼓励医生兼职:公立医院对医生束缚多还是保护多?丨快评
提要:如果供职于公立医院体系的医生感到“钱少事多”的话,那么“口腔医生待不住”的现象就很正常,“体制”也不应该“强留”医生。但另一方面应当承认的是,“公立医院体制”对医生而言既是束缚也是保护。“束缚大于保护”固然是应当改革的旧有体制,“保护大于束缚”甚至是“薅公家羊毛”则确实涉及了利益冲突,值得严肃对待。 -
向讹诈公司的“卑劣人员”宣战?仲裁诉讼乃合法救济,劳资非主奴丨快评
就业市场的自发调节,也会让这种“宣战”行为面临真金白银的损失。不难想见,即便此次东海集团成功“杀鸡儆猴”,那么之后其在就业市场上的形象不会太好。因为就业市场是双向自由选择。雇佣关系不是主奴关系,员工与企业之间只是单纯的合作与交易关系。抑制住灵魂中对员工的控制欲,尊重彼此的正当权益,以法律手段而非盘外招息讼止纷,应当是类似东海集团的不少企业应当补上的一课。 -
西南大学开设公务员专业?技术大裂变前夜,大学应尽快适应市场丨快评
对大学通过微专业等自主调整、设置课程,增加学生市场适应力与竞争力的做法,这个大方向是对的,大家应该善意理解与支持。现在大学新设与淘汰正式专业的速度,是远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而我们又正处在一个技术大裂变/革命的前夜或开始的开始,ChatGPT之类的AI将如何改变产业形态与社会形态,可能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大学专业与课程设置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甚至一定的前瞻性,才是对学子负责的态度。 -
“顶流”王一博被造黄谣致人怀孕:迅速澄清+忠粉支持方能反转丨快评
王一博反击谣言事件,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反击网络谣言的典范。抵制网络谣言,一方面依赖网民对谣言免疫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被造谣的一方也要迅速予以澄清,以坚决的态度、透明的信息对抗谣言,同时也要保证澄清信息获得足够的传播流量,以压制谣言的传播。 -
顾客浪费16只雪糕,火锅店被罚两千:公权介入道德领域应慎重丨快评
顾客付钱到饭店吃饭,买下了食物,就拥有了食物的所有权,如何处置,是顾客的权利。对浪费可以道德谴责,但公权力不宜以强制方式介入。 -
卫健委就开放单身女性冻卵征求意见:生育与婚姻从此脱钩?丨快评
技术的进步也许能减少“冻卵”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但无法解决仍将存在的法律与伦理难题。事实上即便是在“尚未放开”的今天,针对年轻女性的“取卵”“买卵”“冻卵”等项目都已经形成了地下的黑色产业链,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完全无法得到保障。“冻卵”同样面临类似“谁是我爸”的伦理难题,以及涉及亲子关系、继承权、抚养权的一系列法律问题 -
家长在香港为入学塞红包被控罪:入乡问俗也问法,别输出潜规则丨快评
一旦人们连在心理上都已经承认“潜规则”的适用性,那么作为“明规则”的法律在执行上势必更为窒碍难行:既然家长与校方都心安理得地执行“潜规则”,“明规则”就只有被束之高阁的份了。 -
老师以奖赏心态让孩子给自己办私事,不是为师之道丨快评
利用自己的权力优势,以奖赏的心态让学生给自己办私事,考验学生听不听话、是不是“自己人”,这不是馨香扑鼻的为师之道,而是恶臭难闻的权谋之术。任何有职业荣誉感的老师,都不应该玩这一套,而应该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让清朗正派的风气从校园内萌芽与茁壮成长。 -
外卖小哥“被个体户化”可怕吗?平台与骑手之间不是零和游戏丨快评
平台经济的开放性决定了,骑手可以从多家平台同时接单。如果要求平台把骑手一律纳为员工,将极大改变平台的形态。显然,平台对员工与个体户合作者的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的要求会高很多。那些在多平台接单的行为就不会被容许,有些时间上不允许只能兼职做骑手的也成不了正式员工。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
“外嫁女”还是娘家村集体成员吗?只有确权才能根本解决丨快评
问题在于,村集体的成员不是固定的,会因为出生死亡、结婚离婚、迁入迁出等原因不断变动。新出生的、嫁出去的、入赘来的、娶进来的,甚至娶进来的又离婚嫁出去的,还有没有资格获得村民福利?一个村子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把所有的资源都按照当时的成员状况进行分配,那后来加入的成员怎么办?已经去世的成员,其经济利益应该被继承还是被收回?资源总量的有限性和成员资格的流动性之间,总是会发生冲突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