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郎朗:我是钢琴家
“我上台也紧张,有时候手也抖。但一抖吧,好像那个声音更对了……” “我去做一些跨界的合作,也是希望帮助古典音乐家探索出一些与目前最受大家关注的那些领域的沟通路径。最终还是希望大家都来听古典音乐。” -
看一场正版演出有多难:山寨戏剧调查
山寨手法大同小异,或是直接盗用正版剧名,如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觉醒年代》,其高仿版《红色觉醒年代之××》《觉醒年代之××》层出不穷,在未经授权下私自改编演出;或是在开演前,通过多个短视频平台密集投放“移花接木”的宣传片,素材多由正版内容拼接而成,混淆观众视听。 通过查阅法律资料,他得知直接侵权主体是发布侵权内容的人。但在实际操作中,追责困难重重。 -
漫画家列传:“请务必苟延残喘,细水长流”
-
资本退潮后,中国漫画何去何从?
北巷总结,资本大战给漫画家造成了几大错觉,“国漫崛起了,而且要不了多久就能腾飞了!画漫画不只可以赚钱,还能赚大钱!赚钱最快的方法是尽可能多画!作品质量不重要,作品数量才重要!”这些泡沫此后悉数破灭。 “漫画行业一直没有脱离‘我们只是一群梦想家’这么一个天真幼稚不成熟的状态。前二十多年,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因陋就简地生长,没有真正形成良性的行业规范。” -
争议席卷文艺舆论场|南周文化榜
-
在中国深山寻找二战坠机
寻找二战时期坠毁的盟军飞机,将飞机与飞行员的遗骸带回他们的祖国,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一项持续不断的公益活动。 这些坠机背后,不仅是80年前的二战大历史,也是他们亲手触摸的滇南地区的地方小历史。 -
混沌少年时的“男孩危机”,真的存在吗?
人们越来越担忧男孩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误入歧途——从孩提时代开始,男孩就被要求不断证明自己是“真正的男人”,对男子气概的苛求不仅导致了厌女言论和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也导致了某种“男孩危机”。 “看到这一点令人不快,因为它(讽刺地)呼应了典型的incel论调:男孩是被‘厌男’情绪‘逼迫’走上暴力之路的,现实并非如此。” -
陈可辛:导演只有一部电影的机会
“我现在依然在追问,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我当然要拍他们喜欢的,但我也不能拍自己不喜欢的,所以永远都需要平衡。” 当电影正式在全国公映后,第一个周末两日的总票房加起来不足2亿元,猫眼App平台预测此片最终会收官于5.45亿元票房,远远低于市场预期。不仅如此,截至发稿时,该片的豆瓣评分仅有5.9,陷入了极为两极的评价。 -
华语电影走出去,只是“走进了华人的千万家”?
-
祝勇写故宫文物南迁:“写出不同人在时局里的选择”
祝勇在诸多历史文献中读到类似表述,但小说创作,让他得以在真实史料与虚构想象的中间地带穿行。 在人与物都风烟流散的年代,护送文物南迁、西迁的故宫职员也难逃离散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