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家列传:“请务必苟延残喘,细水长流”
-
资本退潮后,中国漫画何去何从?
北巷总结,资本大战给漫画家造成了几大错觉,“国漫崛起了,而且要不了多久就能腾飞了!画漫画不只可以赚钱,还能赚大钱!赚钱最快的方法是尽可能多画!作品质量不重要,作品数量才重要!”这些泡沫此后悉数破灭。 “漫画行业一直没有脱离‘我们只是一群梦想家’这么一个天真幼稚不成熟的状态。前二十多年,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因陋就简地生长,没有真正形成良性的行业规范。” -
争议席卷文艺舆论场|南周文化榜
-
飞机不死,它只是坠落
寻找二战时期坠毁的盟军飞机,将飞机与飞行员的遗骸带回他们的祖国,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一项持续不断的公益活动。 这些坠机背后,不仅是80年前的二战大历史,也是他们亲手触摸的滇南地区的地方小历史。 -
混沌少年时的“男孩危机”,真的存在吗?
人们越来越担忧男孩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误入歧途——从孩提时代开始,男孩就被要求不断证明自己是“真正的男人”,对男子气概的苛求不仅导致了厌女言论和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也导致了某种“男孩危机”。 “看到这一点令人不快,因为它(讽刺地)呼应了典型的incel论调:男孩是被‘厌男’情绪‘逼迫’走上暴力之路的,现实并非如此。” -
陈可辛:导演只有一部电影的机会
“我现在依然在追问,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我当然要拍他们喜欢的,但我也不能拍自己不喜欢的,所以永远都需要平衡。” 当电影正式在全国公映后,第一个周末两日的总票房加起来不足2亿元,猫眼App平台预测此片最终会收官于5.45亿元票房,远远低于市场预期。不仅如此,截至发稿时,该片的豆瓣评分仅有5.9,陷入了极为两极的评价。 -
华语电影走出去,只是“走进了华人的千万家”?
-
祝勇写故宫文物南迁:“写出不同人在时局里的选择”
祝勇在诸多历史文献中读到类似表述,但小说创作,让他得以在真实史料与虚构想象的中间地带穿行。 在人与物都风烟流散的年代,护送文物南迁、西迁的故宫职员也难逃离散的命运。 -
和记忆的赛跑:“抢救民间家书”20年
20年前,张丁发起“抢救民间家书”行动,被称为“一场撼动中国人心灵的文化120”。项目经历重重波折,从民间走向官方,规模越来越大,但“20年前是我和颖杰,20年后工作量翻了多少倍,还是我们俩。” 别的博物馆主要工作可能是研究文物,张丁每天要花大量精力和捐赠者沟通,“人家发一长段话,你不能就回复几句”,有的还要上门拜访。 -
摇一摇手机就触发广告,注意力争夺战谁是赢家
“从摇一摇进淘宝比打开淘宝快。”“每次打开手机软件,我都得屏住呼吸不能手抖,一动就跳广告了。” 从短信广告到开屏广告,再到如今传感器作用下的“摇一摇”广告,反映的是广告业的结构性困境及日益激烈的内卷。 最让施范皓彦意外的是,他们发布的一项覆盖三百多人的小型调研显示,约14%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喜欢”或“非常喜欢”“摇一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