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应对“小区衰败”?学者王德福谈城市社区治理
一个强势人物出现,能够厘清利益关系,并且为小区奠定比较好的规则与制度,才能实现从混乱走向秩序的转型。这个强势人物也不会一直强势下去,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留下一笔制度化的遗产之后,后面这个小区就可以从“强人自治”进入到“常人自治”。 “人们首先要为自己附近的日常生活负起责任来,但是很遗憾的是,现在即使是在一线城市,业主自治也还很不成熟。” -
在新疆考古六十年:王炳华的西域漫游
一个一个的考古点,多年后在王炳华的脑子里连成了一个大的历史画面,这个画面是传世文献中难以见到的样子。 -
《故国曾在》:一位巴勒斯坦温和派的回忆
“冲突双方不都是深陷于自己的悲惨遭遇,而对另一方的遭遇却熟视无睹,甚至充满敌意吗?” -
专访邱华栋: 一切历史小说都是当代小说
“这是一种新的历史小说的观念,就是要用内心的声音,呈现她们的人物形象,因为这人物在历史中消失了,只有通过让她们说话才能呈现。” -
专访汪民安:“前所未有地感到乏力”的哲学,现在还有用吗?
如果年轻人感受不到人文氛围,或者说,缺少人文熏陶,就会有一些东西——比如激情——在有些人身上慢慢失去。 今天的哲学前所未有地感到乏力,哲学没有能力提出一种宏阔的社会愿景和蓝图。 -
和王璞聊本雅明:一看到这个书名,我就有一种触电感
-
用四十年时间,满世界寻找敦煌:对话历史学者荣新江、孟宪实
“敦煌文献很好玩,它就是边边角角都有一些字,这些字就有些关联。有的是物理上拼在一起,有的是内容上拼在一起,内容上拼其实更见功力,更见满世界寻找的结果。” -
西川:诗歌有时是要摧毁你对世界的理解
“我很少用这么大的词,就是人类精神的那种滚动、那种探索,主要表现在诗歌领域。如果你真展开阅读过去一千年或者两千年全世界的诗歌,就会非常清楚我们当下的文明是怎么来的,你只读小说是摸不清楚这个事的。” -
于葵谈外婆林徽因的战时境遇:“哪有书房?林徽因主要在厨房”
我妈妈说,林徽因为了这个家放弃了很多的写作。她没有办法,必须承担非常沉重的家务。 她说我每次走到这儿,就感觉像走到了一个亲人失踪的地点,就想着她妈妈跟她一起看到的仙境般的景色,耳边回响的是妈妈这一声呼喊。 -
“天真与经验”,百岁翻译家杨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