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经典,从广州到欧洲
早在1584年,意大利人罗明坚在广州出版了中国第一本西洋书籍《天主实录》。 意大利传教士殷铎泽将他在广州编译撰写的《中国政治道德学说》带到欧洲,于1672年出版,是首部在欧洲本土出版的中国儒家经典内容。 -
澳门往事:西学东渐,先入此门
“据估计,两百多年来派往中国的传教士有42%是通过该校的大门进入中国。” -
藤井省三:我、鲁迅以及中国文学
对现代中国都不了解,又怎么能批判近代日本呢? 通过与熟识的面馆、饺子馆的老板、店员、孩子们的交流,以及与在公交、地铁、高铁上遇到的市民们的交流,我对当代中国文学和社会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
亦师亦友:藤井省三先生印象记
一个自视甚高、不与他人为伍的狷介名士学者。 (本文首发于2023年6月1日《南方周末》) -
藤井省三:一个日本老学者的梦
广州的现代文化资源在塑造今天广州人的身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对话日本汉学家藤井省三:在东亚和世界文学的关系中审视鲁迅文学
(本文首发于2023年6月1日《南方周末》) -
宋明炜:粤港澳文化所代表的中国传统依然生机勃勃
在人类学的意义上,广东无论是在族群还是文化上都隐含着中原文化传统的DNA。 -
当我们谈论犬儒主义,我们在谈论什么?
“它的失望,它的瘫痪和无望的感觉,实际上可能传达了对一个社会、一种文化的困境的残酷的诚实,成为现代犬儒可能是已经意识到事情已经出错的第一步。” “民粹主义和犬儒主义一样,都成为了万金油一样的术语,用来指代那些仍然定义不清的东西。它们都作为一个否定或拒绝的术语而被使用。” -
莫言:希望将来人们说我是一个剧作家
“在莎士比亚的塑像前,我就发下誓言,用我的后半生完成一个从小说家到剧作家的转换。” -
赵鼎新:历史没有任何一种前定的终结
对我这个从旁门进入社会学的人来说,就会觉得社会学是中国人的一个固有的思维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一个强项,所以我并没有认为社会学是舶来品。 我身上原来没有那种西方的从犹太/基督教带来的线性史观,而我也总是会忧虑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那些被掩盖了的倾向,并且认为历史没有任何一种前定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