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以消暑,无荷不成宴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可在李渔这老头儿眼中,“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才是荷最大的好处。也就是说,莲荷是夏日里最可口的消暑佳品,江南人把它们做成一道道时令美馔,食之令人口齿芬芳。 (本文首发于2022年8月4日《南方周末》) -
李冰遗泽“天府之国”的,不只是都江堰
-
塞浦路斯:以一叶扁舟横渡时间之海
历史像一块岩石,你敲断它,剖面上刻满了每一个时期的文字和符号,有条不紊。但在塞浦路斯行走,则像是在不同的断层之间进出跳跃,时间并非线性,人类史没有逻辑地忽开忽合,将游客包裹其中,转瞬又毫无过渡地抛给下一个断层。 无论如何,这个国度的旅行体验如它的历史一般斑驳;也许比希腊多了一点土耳其、又比土耳其多了一点希腊,比地中海多了一点阿拉伯、又比阿拉伯多了一点地中海。 在旅途中,我既钟情一切归于造物主的荒野,也怀念以一叶扁舟横渡时间之海的塞浦路斯。 -
没有工作的第三个月,她骑摩托车一路向西
-
晋祠:期待回来的水世界
凉风习习,光影迷离,恍惚中,戴着南洋帽的梁思成和蓝衣白裤的林徽因谈笑着经过身旁。顺着他们的指尖,我看到了鱼沼飞梁。 尽管知道1972年善利、圣母两泉就已干涸,但我仍和很多游客一样,在围栏外面蹲下来,希冀黑乎乎的泉眼能在俯看的刹那出现奇迹。 -
在郑州商城遗址“探商寻夏”
在车水马龙的城市地表之下,掩埋着一座3600多年前的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的商代早期都城遗址。 郑州商城的发现,填补了殷墟之前商文化的空白。 郑州商城“亳都”的确认,影响了整个夏商考古文化体系及学术框架的构建。 以郑州商城为支点,再向前“寻夏”有了更切实的抓手。 -
909:青衣江畔“堆”出核潜艇
第一艘核潜艇建造工程解密以前,是绝密级的三线工程,封闭的信息让人们误以为核潜艇的总体和反应堆是在同一地点建造,彭士禄和黄旭华在一起工作,甚至有“四川山沟里造出了核潜艇”的说法。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三次到夹江县造访909基地,梳理出了自己的理解。 澄清笼罩在大山深处的误解后,故事还没讲完……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8日《南方周末》) -
探秘华南国家植物园:春节看牡丹,隆冬赏红叶
华南国家植物园已有近百年历史,实力雄厚,但在此次挂牌之前一直很低调,就连绝大多数广州人也不知道其“威水史”。我默默计划着,日后每月至少来一趟,才能把植物园的花花草草都看遍。 作为一名普通游客,我对于植物园的科研实力丝毫不怀疑,但面向公众服务的硬件设施似乎仍停留在上世纪。 -
中山大学往事:坪石先生在清洞
此地虽“风景颇好”,但“交通困难”——从坪石到清洞,朱谦之、陈安仁、詹安泰等文学院教授,只能徒步在一脚高一脚低的西京古道作苦行僧。 当日中大研究所的先生们,大概和40多年后的我一样:在下雨天捉泥鳅,在晴天捉跳蚤的昏暗土屋中扪虱读书。窗外,可能是村民们操着客家话大着嗓门说话,也可能鸡鸣犬吠。 -
我国科考队在可可西里发现罕见“红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