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学故事”:南方周末特稿“2.0阶段”的探索
特稿在中国新闻界的历程,南方周末足以作为代表。这一状况,一方面是对新闻品质的不懈追求,一方面是新闻行业特别是市场化报纸发展的缩影。DeepSeek为代表的AI新势力冲击下,特稿显示出新闻从业者作为“人”的不可替代的创造价值。“社会学故事”的取向,让特稿的意义深化:由文风之“特”向主题之“特”演进。 -
毕节的雾,雾里的雪泥鸿爪丨记者手记
一个不够尽责的父亲,同时是一个十几岁开始下矿井、妻子早就因不堪贫穷而离开、身患肺结核的中年男人。 -
高圆圆像一条小河丨记者手记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我写控烟报道,老公却狂买果味电子烟
在两岁儿子眼中,那支小杨一直拿在手上,散发着甜腻香气,吸上一口就会闪光还能喷雾的电子烟,跟新奇的玩具无异。有时候,儿子真会把扁扁的烟嘴,像模像样地往自己嘴里放。 -
被观念吞噬的阮玲玉丨记者手记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对这趟魔幻海钓,报道结束还有疑问|记者手记
怀揣着诸多疑问,我试图第三次采访老李。很遗憾,他没再接起我的电话;马来西亚旅游部门也没有回复我的采访邮件。这一场属于作者的魔幻求证之旅,不得不暂时画上句号。 -
认亲之后,团圆路长|记者手记
他不是真的想了解川川,而是希望川川接得住他所有情感的投射,一步步按他的设想去完成“父子团圆的剧本”。 认亲也许只需要一个电话、一次DNA比对,但真正的“走近”,重新成为家人,却要靠时间、理解,甚至是学会接受对方的不愿靠近。 -
人们愿意待在一个总是“赢”的地方丨记者手记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他们谈起足球眉飞色舞,后悔走上歧途|记者手记
职业球员与普通人之间的“结界”,根本不是对于中国足球的观点,而是他们讨论起足球的神态。遭遇“禁足令”的愁容苦楚,一碰到业务讨论,马上就会烟消云散。 -
哪怕在偶像的市场,也有“消费降级”丨记者手记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