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药行业:研发加码,创新加速
近八成医药企业在2021年加大研发投入。从2022年半年报看,这一趋势仍在延续。 创新度更高的生物科技企业数量增加,研发投入增长也最快。 中国药企的创新成果,在2022年更通过License out项目得以体现。2022年前三季度的License out项目约30个,交易总金额达数十亿美元,在2022年第四季度一再刷新纪录。 总量看实力,均值看质量。石家庄上市医药企业资产规模、营收规模的平均值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昆明、连云港,第四位才到北京。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2日《南方周末》) -
央企在哪些行业是科创排头兵?
在南方周末企业科创力行业排名中,可以说建筑业是央企的主场。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是44个一级行业中科创含量最高的行业。更特别的是,在南方周末企业科创力行业排名中,这一行业的前十名全部为央企。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近年中国企业科创最活跃的领域。在研发强度这一指标项排名中,仅有30%(8家)央企高于行业中位数,其中研发强度最高的远光软件(002063.SZ)在行业中仅排第76位。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2日《南方周末》) -
谁站在了科创力金字塔顶端? 中国企业科创力TOP100榜单解读
TOP100的企业在2021年合计研发投入在全体入库已披露企业中占比约46%,头部集聚特征极为明显。 研发投入高并不意味着科创力强,也并不一定就能进入TOP100。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2日《南方周末》) -
“科创国家队”成绩单如何?
央企的整体经营发展指标可圈可点,科创指标表现也很好,但在科创核心指标项上,仍有三成央企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未达整体中位数,更有六成央企研发强度低于整体中位数。 在建筑和高端制造业,央企正以行业科创先锋的姿态在前行,但在开放竞争性领域则不尽然。 从排名结果看,4家央企进入前10名,29家央企进入前100名,在TOP100中占比近30%。 研发投入排名前三的华为、阿里巴巴、腾讯控股3家企业年度研发投入合计约2500亿元人民币,略高于央企研发投入前14名之和。 从央企内部看,个体差异也极大,研发投入的最高值为399亿元,最少的仅6.79万元,仅有70家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在平均值之上。 这也反映了央企群体中“优等生”多于整体水平,内部“贫富差距”高于整体水平,“差生”拖后腿的情况比较严重。 一个略带隐忧的数据是,2021年1/3(118家)央企研发人员数量在减少,其中更有11家公司的降幅超过了50%。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2日《南方周末》) -
A股各板科创成色如何?
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总和最高,但研发强度平均值和中位数均排在最末位。 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中位数最高,研发强度的平均值和中位数高于上交所主板,但不及科创板和创业板。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均垫底,但研发强度要高于两个主板。 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强度的平均值和中位数遥遥领先,但研发人员总数、平均值和中位数都垫底。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2日《南方周末》) -
深创投左丁:创投如何助力科创?
-
恢复表观基因组的完整性,可逆转衰老丨科创要闻
科学家发现实验证实DNA变化不是衰老的唯一原因,恢复表观基因组的完整性可以逆转衰老,上海药物所揭示阿片受体家族与内啡肽系统的分子作用机制,林雪平大学创造一种新型人工神经细胞。Ipsen收购Albireo、Chiesi收购Amryt,两家被收购企业都有“罕见病”属性。高性能计算与AI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扩大,拜耳利用谷歌云的高性能计算能力加速药物发现、BioNTech收购AI公司InstaDeep。 -
比亚迪、高通炫技,LG麦格纳索尼本田富士康们扩圈丨科创要闻
比亚迪推出易四方技术平台,高通推出舱驾一体可扩展SoC,大打技术牌。更多汽车圈企业抱团合作,索尼本田联手发布电动汽车新品牌AFEELA,Stellantis与Archer合作电动飞行汽车,LG电子与麦格纳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富士康联手英伟达打造自动化电动汽车,黑芝麻智能与上汽子公司、三一专车合作。 -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批,预计2.65万美元/年丨科创要闻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Leqembi获批,首个中国产ECMO获批上市,全球首款端粒酶抑制剂3期临床获积极结果,科学家发现一项衰老新机制,发现脑部新结构蛛网膜下淋巴样膜,开发膨胀显微镜使用的新策略。GE医疗完成拆分上市、Moderna收购OriCiro。 -
3纳米制程量产、新冠药物VV116、小城镇创新、修订科创属性评价丨科创要闻
台积电3纳米制程量产,君实生物新冠药物“头对头”3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安全性更好,治疗多发性硬化创新药获批,广谱纳米抗体对多种新变异株展现卓越抗性,科学家发现衰老大脑中新的关键变化。 山东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河南支持生物经济发展,新疆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工信部完善工信领域科技成果评价机制,证监会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发改委、科技部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